>餐饮美食>豆浆店>正文 残疾人豆浆店撑起一片天

残疾人豆浆店撑起一片天

熙熙攘攘攘的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明治街道水尾社区,最近新开张了一家豆浆店。店面不大,约20平方米,明黄色调装修,看起来整洁而富有朝气。

  小店有个好记的名字——“左撇子豆浆”。

   “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会联想到老板是左撇子,其实我这个左撇子是后天的。”店主陈用发举着只剩一小段的右臂告诉记者。

  1999年,年仅19岁的陈用发从湖南来深圳打工,半年后,他的右臂被机器卷了进去。在一位律师的帮助下,陈用发用两年多的时间打官司,最后拿到了10多万元的赔偿金。

  截肢后,陈用发曾一度万念俱灰:“那段时间,我都不敢出门,也不敢穿短袖上衣,生怕别人看见自己空荡荡的衣袖。”

  在珠三角这个“世界工厂”,像陈用发一样因工致伤致残的打工者并不少见。在打官司那段时间里,陈用发和十几个跟他一样伤残的工友住在一起,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熬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

  几年后,小陈发现,对那些工伤工友来说,重拾信心可能比获得赔偿金更重要。很多拿到了赔偿金的工伤工友处境仍非常艰难,想留在深圳的,很难再有工作的机会,想回老家的,残疾的身体也让他们很难再从事农活,何况,赔偿金总有花完的时候。

  陈用发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们寻找一份适合的谋生手段。

  几经尝试,他发现开豆浆店可行,不但工序简单,一只手就可以操作,而且成本不高,只要几千元就可以开店,很适合工伤工友进行再就业的尝试。

  摸索出一套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的现磨豆浆技术和配方后,2009年,在水尾社区,陈用发的豆浆店开业了。说是店,其实就是一个两三平方米的路边小档口。因为打工者受损的多是右手,只能用左手干活,小陈就给他的豆浆店起名叫“左撇子”。货真价实加上味道好,小店一天最多能卖出800多杯豆浆,社区里很多人也记住了这个虽然残疾,但始终乐观、自信的小伙子。

  在陈用发的帮助下,先后有20多位工伤工友从这里学会了现磨豆浆的手艺,在深圳开店或回老家创业。这个只有两平方米的“总店”最多时还吸引了深圳、东莞两地的7位工伤工友开了加盟店。

  虽然由于物价上涨和产品单一,有几个加盟店先后关掉了,但让陈用发欣慰的是,这些受伤致残的工友正是从他这个小豆浆店里找到了生活的信心,也开启了人生的新一段里程。

  看到项目可行,小陈就想“扩大再生产”,他决定把左撇子做成一个规范运作的社会企业。2010年,他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深圳市左撇子企业管理咨询部,还成立了“工伤工友创业基金”,以资助更多的工伤工友来店里体验、工作,甚至加盟开店自主创业。

  在一家慈善组织的资助下,今年9月16日,全新的“左撇子豆浆店”开业了。从盘店、装修到购买机器,总计花了约6万元。除了豆浆,小店还新添了奶茶、豆花等新产品,当然,和以前一样,这些产品都是通过一只手就可以完成的。

  新店开业那天,十几名工伤工友特地赶来庆祝,一位东莞工友说,他想过完年就来这里做工,学成后也尝试开一家。

  农艳艳是目前豆浆店里唯一的店员,2008年,她在宝安一家工厂因为机器故障被切断了右手食指。受伤后,她跟着陈用发学会了现磨豆浆的技术,并在宝安沙井开了自己的加盟店。“师傅”的新店开业,农艳艳就把在沙井的店交给朋友打理,自己过来做店员。她说,希望这里能做下去,给更多的工伤工友带来希望。

  刚刚开业的小店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但陈用发信心很足,他说希望这个店能发展得快一点。随着经营收入的增加,“工伤工友创业基金”也能不断积累。

  在陈用发看来,小店的理想的经营状态是,能同时接纳四五个员工工作,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培训学习后,他们出去自己开店“单飞”,新的店员再接替补充进来。不论是在这里做店员还是出去“单飞”,陈用发都希望,工伤工友不但能在这个小店里学到做豆浆的技术和做生意的窍门,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这里走出受伤致残的阴影,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