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鞋>服装店>正文 频繁更迭招牌的背后 是服装店主的苦笑

频繁更迭招牌的背后 是服装店主的苦笑

  前天下午2时许,定海西大街与总府路交界处,一排店面的卷帘门大多拉下着。一家“凤翔歌”时尚旗袍新娘装专卖店,是为数不多还在营业的店家。业主王亚萍在一台笔记本电脑后,看到有顾客进门,热情出来打招呼。“凤翔歌”以专卖旗袍为主,在这条小街上经营已长达7年,王亚萍目睹了周边的服装店开了关、关了开。到目前,西大街这段路有超过三分之一店家贴着“店面转让”的字样。王亚萍感慨道:“凡是服装店开了半年就换招牌的,肯定是亏的。服装生意难做,可仍然有那么多人要尝试,试过了才知道这市场的深浅。”

 

  “以前卖名牌像随地捡钞票”现在只能勉强支撑

 

  作为服饰店业主,王亚萍比较能理解为何那么多同行会败走麦城。“我是卖旗袍的,旗袍对量身剪裁特别讲究,必须到店里亲身试过才能下单。像一般的休闲服饰,仅以S、M、L号来区分大小的,实体店根本没办法和铺天盖地的网店竞争。”王亚萍说。“不只是网购的冲击。消费者的品位提高也是一方面。十多年前,在舟山开金利来这样的品牌服饰店家,生意好得像能用皮包在地上捡钞票一样。现在舟山的一批高端消费者,他们与其花两三千元在本地买一件名牌衣裳,还不如花三四千元或更多的钞票,到香港等地买阿玛尼、巴宝莉一线品牌。 ”

 

  从总府路来看,除了七匹狼、真维斯、李宁、利郎等寥寥七八个品牌一直坚持下来外,其他店家的品牌更迭频繁。“我在这里观察着,如果一个品牌能够坚持两年以上的,那么会是有赢利的。开了半年店面转让的,店面租金、人工成本要付,一般要亏损十万元以上。”王亚萍说。

 

  本世纪初,定海总府路冠以“服饰一条街”之称,热闹非凡;到现在,店家不断更迭,装修渐显陈旧,衰象明显。这其间,隐含了无数服装商家的辛酸。

 

  “上半年为房东打工下半年挣来才是自己的”

 

  在定海芙蓉洲路内街,林女士坚守着一间面向年轻姑娘的潮流女装店,已经有十年整了。这间17平方米的店面,现在的年租金是5万元,还是房东与林女士多年相处达成的“朋友价”。

 

  十年前,林女士的女装店租金是8000元一年。十年递增下来,房租成了开店最主要的成本。“一年里有半年时间,是给房东做。我的房东还好商量,房租涨得还有限,不过毕竟也是随行就市的。现在合同也不签了,就凭双方信任。”林女士说。“凤翔歌”旗袍专卖店约20平方米的店面租金目前是3万元一年。7年前的租金是1万多,递增幅度不算大。店主王亚萍介绍,主要是西大街这段路开服装店一直不景气,原先还有转让费,现在转让费也不需要了,店家可以直接向房东租。年递增幅度也从原先的10%减到5%。

 

  不过,总府路的店面租金仍然维持在高位。“一般一间三四十平方米的店面租金一年怎么也要十多万元。为什么?因为不断有新人接手。有些新进的店主家里有钱,扔个十来万不心疼。试过不成功,才知道开店难,也只好撤出。 ”王亚萍说。

 

  招个合适的店员难

 

  十年前,林女士孤身一人在芙蓉洲路内街开服装店时,来自定海城郊的金小姐应聘来当她的店员。林女士、金小姐好得像姐妹一样,一起扶持这间小小的服装店成长。但前几年,金小姐结婚成家,林女士就再也没找到过像金小姐那样贴心的店员。“店员的工资没1500元是招不着的,1500元一月,对一个农村里出来做工的姑娘,付过房租之后,也仅够吃的,主要是现在的姑娘不可能像以前那么尽心了。”林女士说。

 

  由于合适的店员一时难物色,林女士只好自己一人打理店面。中午吃饭的时候放下卷帘门。去外地进货的时候,贴一张告示。

 

  工商管理费税金支出不高

 

  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服饰店面,除了房租、人工成本外,每个月上交给国家的各项税收、费用需多少?向几名业主了解,都说,不高。每个月几百元钱。这方面的开支是小头。

 

  像王亚萍、林女士这样的服装店,税收是自动从账户里扣的,每月约300元。因为金额不大,店主大都不在意。

 

  那些频繁开关的店面,有些甚至连执照都没有。有工商、税务部门上门,店主摆手说:“没生意哦。”能拖则拖。

 

  在新城做品牌代理拓市艰难

 

  被沉重的房租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在房租相对较低甚至免租的新城,面临的则是另一种困难。在一家百货商场开设某品牌服饰专柜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商场是按照营业额的20%提成的。除了提成之外,还要支付另外各种费用,压力相当大。

 

  陈先生说,市里用于推动新城发展的种种优惠措施,没有落实到进驻商场的各品牌商家身上。在新城雇店员的人工成本要比定海高,底薪加提成,每人要2000元以上。“虽然新城眼下发展不错,但是高端百货、品牌服饰经营仍有难度,需要靠百货商家和品牌专柜的共同努力。在新城布点,我哪怕亏损也要坚持下去,主要是看好新城将来的发展。”陈先生说。

 

  服饰实体店的深秋

 

  从上世纪末创业,在定海、沈家门开有不止一家品牌店的王先生说:“现在的效益,还比不上我当年开一家店时好。店里连我们夫妻两人在内,员工有50人。每个月工资就要发十来万元,定海人民北路的两间店面租金,一年要30万元。”

 

  “之所以一直撑着,主要是为了铺市场。银行里钞票很难贷,是靠抵押住着的房子,贷了100多万元补充流动资金。早两年生意忙,也压根没想到去买几套房子赚钞票。讲实话,我这些年开店的利润,还比不上人家买了一两套房子的赚得多。”王先生苦笑着说。

 

  市统计局10月份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消费品市场商品销售特点明显,“住”“行”等方面耐用品消费快速增长,也加快了我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金银珠宝、汽车类消费与去年同期相比,数以倍计。居民消费已经由满足基本需要的“衣”“食”消费,逐步上升到更加丰富的“住”“行”等商品。消费品市场规模和结构,均在不断调整升级。

 

  居民服饰类消费增幅,让位于“住”“行”的耐用品消费。何况,服饰类实体店家还要与无孔不入的网店竞争。不干这一行,不知道这一行的艰辛。服饰类门槛低,入行容易,但是,“凤翔歌”的女店主王亚萍提醒众多跃跃欲试的新人:纷纷更迭的店家招牌背后,无不隐藏了业主们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