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健>保健品店>正文 保健品专卖店红而不火

保健品专卖店红而不火

  都说中国商机无限,国际热钱滚滚而入,国内商人也正时刻转动着精明的眼球。知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著书在《财富第五波》中大力推介保健产业,认为这个产业是继第四波网络经济后的新星。 

  的确,保健产业,尤其是保健品在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一直扮演着成长者的角色,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市场增长迅速。有资料显示:近20年来,美国、日本等国保健品的整体营业额增长30倍以上,并以每年13%的成长速率在发展;欧洲则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为15%~30%,1984年销售额为20亿元,1990年达到100亿元,现在则有300多亿的市场,可见,保健品市场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要想办法销售。中国保健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更多的与大部分产业一样进入“战国时代”:品牌纷争、定位雷同、渠道不畅、挤压效应。于是,在主渠道市场开发日渐激烈的竞争局面下,拥有特殊功能诉求的保健品纷纷开始专业化经营。顺应特许经营的潮流,许多保健品经营企业也纷纷采取所谓专卖店方式进行专业化渠道运作,期间部分经营者,经过努力收获不小,这当中有核酸、有蛋白肽;有气血循环机、有纳米服饰。但好像都是过往烟云。一家家常在眼前晃动的小店,不经意间,我们突然发觉它已关门大吉。这种现象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到近几年衰败,时间之短,超越任何行业。 

  是什么问题导致越来越多保健品专卖店经营上难以为继的呢?是保健品本身的问题还是渠道建设或是市场的什么因素导致?其因素总体上有这几方面: 

  •授权方的经营理念不完整,主体资格不符合专卖店基本精神。 

  保健品行业最红火当属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由于过渡发展,全国上下“褒”声一片。太阳神、太太口服液、中华鳖精、延生护宝、三株口服液、红桃K、脑轻松等。这些产品激活了消费市场,同样也激活了商人的神经,于是乎“燕窝满天飞”、“鳖精随处游”;那种“传单到处塞”、“死人变活人”的市场宣传随处见,整个保健品市场同时陷入混乱局面。

 

  据资料显示,延续这个局面到21世纪的头几年,许多保健品中间商开始赔钱,花100万元签一个省级代理,通过主渠道进行销售的产品,经过所谓的3个月启动期,许多经销商连5万元销售额都做不到的大有人在,在找厂家协商促销时,发觉生产厂已经破产转行的比比皆是。为什么?就因为同质化过于严重,大部分产品陷入买方市场。于是乎,精明者开始思索下一个经营模式:找卖点,走专业化通路。 

  这就是授权专卖店经营的开始。专卖店经营模式诞生于1865年。当时的概念也是希望一些有特殊功能的产品,通过专门授权的经营者把它推广出去,以避免传统大通路里面商品琳琅满目、顾客待选购的被动消费局面,这是差异化营销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发展非常完好。美国现在有一半以上的零售商品贸易额就通过这种经营方式产生。

  但是特许经营模式强调的是这几个基本点:统一的经营策略、统一的CI S终端、统一的价格、统一的服务、系列化的产品线。而我国保健品专卖店一开始采用这种模式时,由于市场不够成熟,本身就缺乏这种统一的经营理念,许多产品的授权方本身并不明白自己之所以要这么做的原因,由此造成名为“万家连锁、地区保护”的所谓特许经营,其实质仍是圈钱为主的招商融资模式的盛行。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专卖店经营的灵魂和主旨没有,产品文化、品牌塑造、市场定位、促销策略等市场要素,总部没有完整的操作手册,缺乏统一性。

  所谓专卖店加盟后,仍旧像个小的分销商,在已经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去拼杀,其结果可想而知。像笔者曾经前往一个品牌的气血循环机专卖店进行调查,问经营者一些很简单的医学常识,店主无法回答;问一些产品的功能,就会背书似的扯上几句“活血、按摩”之类的。最后,问起价格,店主连说,生意不好做,又说可以打折之类的话。像这种保健品专卖店如何能经营下去? 

  这是目前保健品专卖店经营的普遍现象,也是最致命的“主体资格不符”的问题。 

  •现有保健产品线单一、概念陈旧,经营不能有效放大。 

  如今采用专卖店模式进行市场细分的保健品厂家越来越多。一些厂家也确实有心战略经营,与加盟店共同做大市场。可是产品的品质理念单一,产品线不全与市场目标人群需求相去甚远,造成市场启动不易,更不能有效放大,加盟方资源浪费严重,单位成本负担过重,边际效益低下。如前几年的祝强降压仪、毕青神鞋、周林频谱仪等都属于有主打产品但不能有效扩大产品线,最终靠着单一产品无法开辟整个市场的局面;这与消费者求新求时尚的需求相背离,自然不能扩大经营。 

  •不实宣传导致市场面信心不足,这仍是一个瓶颈。 

  国内保健品市场经过这10多年的爆炒,确实很大程度上伤害了消费者的信心。诚如前两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3%的保健品消费信心指数。这种状况如何打动市场?专卖店经营者本来希望借助专业经营的形象优势,增多口碑和体验行销的手段进行市场的深度开发,但是已经形成的负面效应却让国内的保健品专卖店蒙羞。更严重的是一些专卖店经营者更是借助这个相对隐蔽的终端进行夸大不实的宣传,使歪风在专卖店内愈演愈烈,直接导致媒体曝光重重,更进一步影响消费信心,使市场畏缩。如某核酸的“38位诺贝尔获得者和遗传基因修复理论”的不实宣传就是一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