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政、中介>便利店>正文 便利店为何遭遇亏损寒冬

便利店为何遭遇亏损寒冬

  7-Eleven、快客、喜市多……近年来,便利店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广州市民的生活。然而,在众多传统“夫妻店”和小士多的围攻之下,广州便利店市场还远未成熟,全线亏损的困扰久久挥之不去。“就行业而言,从长远来看广州市场大有可为,目前却无妙计良方可施。”业内专家称,目前广州便利店总数不足500家,市场尚未饱和,但由于服务功能严重欠缺、“扎堆”经营等原因,导致店铺数量远未达到盈利规模、恶性竞争就提前到来。

  

  总数不足500家市场未饱和

  在西方被称为零售业“爆发户”、其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的24小时连锁便利店这一新兴零售业态,却为何在广州市场遭遇漫长的亏损“寒冬”?网络与规模是连锁便利店盈利的“上帝之手”,然而总体看来,现在广州各家连锁便利店的数量远远没有达到总体盈利的规模。

  根据国际惯例,便利店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广州早已符合这个条件。从便利店的发展规律看,每3000人就需要一家便利店。目前,以常住人口1200万计算,广州至少需要4000家便利店,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的便利店总数不足500家,平均每2万多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可以说,广州的便利店市场并未饱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服务功能缺位 便利店不“便利”

  尽管近年来,不少广州市民已习惯于走进便利店去喝杯豆浆、买本杂志、吃串鱼蛋,然而便利店究竟有哪些便利,便利店与小超市、小士多有什么区别?市民对此普遍不甚了了。尤其是遍布广州街头巷尾的“夫妻店”、小士多占据着优质商址,门挨门的激烈竞争使便利店陷入亏损的窘境。“目前在穗便利店几乎全部亏损。”一位业内人士说。

  业内分析认为,最关键的,是目前不少便利店存在价格没有优势、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按照国际惯例,便利店并不仅仅在于货品的多少,而是以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来赢得顾客,比如24小时营业,代客洗衣、订报纸,代行动不便的顾客免费交水电费,提供简单的医药包、针线包、打气筒等服务。而这一切对于目前的广州便利店来说,均是空白。

  虽然打着“便利”的旗号,但并未提供实质性的便利服务,加上小超市、小士多、“夫妻店”随处可见,导致便利店难以对消费者构成独特的吸引力。

  

  多元服务进便利店面临行业壁垒

  对于便利店行业来说,提高业绩的一个很重要指标是进店率,而能否将顾客进店率提高,取决于服务项目是否齐备。面对便利店行业为何迟迟“不便利”的质疑,企业也有一肚子苦水。目前在广州,除部分7-Eleven可提供部分充值服务外,其他诸如缴费、订票、邮政等业务尚需开拓。

  “增加便利服务项目所需的高额投资,对企业来讲不是目前考虑的最主要问题,而由此涉及的行业壁垒、部门利益,是眼下便利服务进店的最大障碍。”一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邮政、票务等垄断行业,目前很难将服务权限授权给商业企业。如果要整合这些服务项目,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更多的支持,才能使“服务社会化”。某连锁便利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即使在店内推广即食食品代加热服务,也会受到相关卫生部门条款的制约,很难获得批准。可以说,行业壁垒和利益纠葛使得功能齐全、真正的便利门店出现尚须时日。

  

  “扎堆”经营严重 消费习惯未形成

  尽管市场并未饱和,但广州的便利店市场已陷入“扎堆”经营的泥淖。以天河龙口西为例,短短不到500米的路段上,已有4家喜市多,3家7-Eleven,OK便利店在体育东路的两间分店相距不足30米。在体育中心方圆不到1公里的黄金商业地段,现已集结10家便利店,全球知名的各路便利店品牌均悉数杀到。

  另一方面,广州市民就近消费、随意消费的传统习惯更令便利店经营“雪上加霜”。他们习惯于家中常备应急食品药物,自己缴纳水电费用,“我只有在想买本新潮杂志时,才想到去便利店,其他一些日常用品,宁愿帮衬家门口的小士多了”。采访中,白领冯小姐的话颇具代表性。

  零售专家分析认为,错位经营、提高服务增值含金量是眼下便利店经营能否捱过盈利“寒冬”的关键;而合理布局、有效引导消费者,也是帮助便利店市场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