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政、中介>裁缝店>正文 裁缝店开门专迎老外客

裁缝店开门专迎老外客

  大北门的上海路南秀村上有家很小的小裁缝店,不足10平米,没有装潢,但却显得很“扎眼”。这家店铺红色的店照上只有英文:“Hong Bang Tailor”。而玻璃门上也用英文写着“定制礼服,电话预定,上门服务……”原来,这是一家专门给老外做衣服的裁缝店。

 

  上午十点记者去探访时,在南大留学的澳大利亚女生唐娜来店里面拿衣服,她把改过的衣服穿上了身,正合适,唐娜惊喜的表情跃然脸上。说实在的,唐娜的衣服在中国人眼里看来真的很奇怪——很民族味的女式唐装,却带着花边蕾丝,还有各色亮片装饰着,不过在唐娜看来,这可是自己的设计和中国裁缝最地道的结合。她连用中文、英文夸了好几遍,这才笑盈盈地离去。 

  裁缝店老板龚东风也是一脸笑容。这几天靠近西方人的传统节日——万圣节,很多在附近的老外——有留学生、外教,都拿着古里古怪的样子、图片还有布料来找他修改衣服,定制服装,这些衣服是参加万圣节狂欢派对的。龚东风一口气接待了好几个老外,这才有空跟记者聊聊他开的这间小店。 

  小店叫“红帮” 名字有来头 

  龚东风20岁时就离开安徽来到南京打工。当时南京有一个“红帮”裁缝培训班,龚东风是这个班上的第一批学生。

 

  原来,“红帮”最早可以追溯到上海租界。开创缝纫培训班的宁波籍老师傅早在民国时就在上海租界给洋人做西服,人称他为“红毛”,他以及一群同乡成为中国最早做西服的社会群体——宁波“红帮”裁缝。可以算是红帮的嫡系传人。 

  学成手艺后的龚东风在山西路布料城店内裁缝专柜做裁缝,他发现常有很多老外来买布料做衣服。可是由于语言无法沟通,老裁缝不能帮他们缝制服装。高中毕业的龚东风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可以简单地与老外交流,帮他们量体裁衣,做衣服。平时他一有空还去自学一些服装的专业英语。“现在如果我去考服装方面的英语,六级没问题。”龚师傅自信地说。 

  靠着娴熟的技术和英语口语,在山西路帮老外做了8年衣服的龚东风决定于而立之年开创自己的事业。他觉得上海路可以说是老外的集散地,附近有南大、南师大、河海大学,还有中美交流中心。可以考虑专门开一个给老外做衣服的小店——就像他的师傅那样。于是去年10月,龚东风的裁缝店在此开业,而名字就叫“红帮”。 

  小店深受老外欢迎 

  龚东风的裁缝小店还真是一炮打响了。龚东风告诉记者,小店一开业,立即就获得了周边老外们的青睐。 

  每年逢年过节时都是裁缝店最忙的时候,由于在外国定做礼服太昂贵,同样的西服在外国做要贵几十倍,所以在中国做一套西服、礼服是明智之举。很多老外喜欢到他这里来定做西服、礼服、晚装,留学生放假回家之前,更是喜欢在龚东风这里做几套衣服带回家,送给亲戚朋友。无形之中,就是为小店又做了宣传。龚东风翻开店里客人登记的厚厚一摞资料,已经有100多位固定客人。除了定做衣服外,龚东风还针对老外开展洗熨清洁衣服服务,也受到老外的欢迎。因为忙不过来,龚东风已经带了四五个徒弟了。 

  给老外做衣服可别觉得容易,由于外国人的身材和中国人不一样,老外斜肩、大胸、凸肚、瘦长、矮胖、驼背等特殊体形多,制衣难度大。要想成功,必须把好裁剪试样关,试样成功了,后面的工序就便当了。再好的师傅也不能保证衣服一次性做满意,做的过程需要试穿调整才能达到最满意状态。一般老外来中国时间不长,龚师傅的宗旨是:上午体量,下午试样,第二天送货。 

  尽数老外服装文化 

  给老外做衣服快十几年的龚东风,对老外尤其是不同国籍的客人的穿衣审美习惯了若指掌。 

  龚东风告诉记者,外国人在绝大多数场合穿着都非常随便,不拘泥于形式,T恤,牛仔裤和运动鞋,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搭配。中国的丝绸做睡衣,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他们的穿着原则是舒适、美观、大方。但是老外又很注意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出席派对、参加狂欢、还有各种节日,都要有对应的衣服,因此像他这样的服装店非常受欢迎。 

  龚东风告诉记者自己的经验总结:老外选择衣服的色泽、质地变化比较大,年纪大的老外喜欢穿年轻人的衣服,黑人则喜欢穿白色衣服;大多数老外比较喜欢穿颜色跳的衣服,很少有人选择白色。另外,老外们对名牌的追求没有中国人热衷,追求名牌的多是美国人,且大多为青少年。他们除对一些体育用品有普遍的偏好以外,对在欧亚各地流行的许多名牌则知之甚少。 

  不过,你猜不透老外在龚东风的店里最爱做什么衣服——中山装、唐装还有长袍马褂!龚师傅告诉记者,到他店里面来的老外,多半都会要求做一套中国衣服,他们尤其喜欢衣服上有汉字、龙以及中国花鸟等图案,他们还喜欢自己设计一些款式,自己买料,常常洋洋得意地做一身“四不像”中国服装穿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