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图书、音像>书店>正文 中小书店在竞争中的还手之道

中小书店在竞争中的还手之道

  最近,贝塔斯曼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起因在于:北京贝塔斯曼二十一世纪图书连锁有限公司宣布终止其全国范围内(上海除外)的连锁门店业务,其位于全国18个城市中的36家门店已陆续于7月31日前全部关闭。贝塔斯曼书店业务在中国遭遇“滑铁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也是业界公认的原因,是自身的经营策略没有随着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但是,在国内的连锁书店市场,“不幸的孩子”并非只是贝塔斯曼。自去年以来,已先有上海明君书店、思考乐书局、席殊书屋、百荣书城等曾经风光过的民营连锁书店或关门大吉,或改头换面。

  这些不断被市场抛弃的“孩子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属于中小实体书店。有人将他们的生存状态形象地比喻为:过着馅饼一样的生活。在传统渠道,他们受到拥有新华书店渠道的大型书城的挤压;而在新兴渠道,他们又受到网上零售市场(如卓越、当当等)的低价冲击。在两股强大势力的夹击下,这些中小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活着越来越艰难,并不代表没有任何的商业希望。正面应对新华书店等零售大鳄显然是自不量力,也不是明智之举,但如果在细分市场有所图谋则可能收获新利润。北京昭邑零商管理公司首席咨询顾问刘晖认为,北京“光合作用”书房和上海“季风图书”在图书的品类化管理上就值得中小书店借鉴。他认为以人文、财经、生活等类别为主。同时还是一家带有咖啡厅的书店,但在盈利上并不强调咖啡厅,只在空间组合和功能配套上营造出咖啡厅的感觉,创造出一种“悦读”的氛围。这种搭配实际上是将书店当作一个整体产品来设计和营销推广,而不只是销售书。只有这样有针对性地做书店、才能让毛利最大化。

  面对于网上零售商的“低成本+低价”的竞争,中小实体书店也并非没有还手之策。易观国际认为,贝塔斯曼关闭盈利困难的连锁书店业务,正是图书网上零售市场冲击传统书店业务的典型体现。

 

  AC尼尔森机构发布的一项研究也显示:我国网上购物的5500万人中,有56%选择网上买书,显然网上购书已成主流。在这样的形势和趋势下,中小实体书店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早“触网”转型做网商。易观国际分析师曹飞建议:完全可以借助互夹网成为其辅助的销售渠道,淘宝、易趣等均为可选择网上零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