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修理>废品回收站>正文 校园垃圾背后巨大的商机

校园垃圾背后巨大的商机

  在西安工程大学,每逢周3、周5下午,就会有一支特殊的“破烂王”队伍,拜访每一间宿舍和办公室,回收瓶瓶罐罐、废纸旧报。说他们特殊,不仅因为他们是该校环保社团“绿色方舟”的成员,更因为他们是大学生自己创办的“垃圾回收公司”——绿光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 

  “绿光”在西安的高校中已小有名气。这家成立于2005年11月的股份合作制公司,从17名管理人员到110名基层员工,都是清一色的在校大学生。

  垃圾换来18.5元“首桶金” 

  大学生怎么会打起“破烂”的主意?这还得从2000年10月成立的环保社团“绿色方舟”说起。成立之初的“绿色方舟”主要是在校内组织举办一些公益性的环保活动,慢慢地,“因为缺钱,社团活动规模常常受到限制,有时甚至很长时间办不起活动”。 

  2003年,当时的协会主席郭可义赴北京参加全国高校环保社团的一次交流会议。会上,北京林业大学实施的“Recycle(回收)”行动计划令他眼前一亮:学校里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相当可观,不是可以用来换资金吗?就这样,“Recycle”行动计划被引入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前身),从“绿色方舟”百余名成员中抽出30多人组成一支“Recycle”行动小分队,主要任务就是在每个周末,定期深入学生宿舍收垃圾。 

  第一次进宿舍回收垃圾却招致嗤之以鼻的情景,“绿色方舟”的成员仍记忆犹新。各方的“冷眼”让一些成员打起了“退堂鼓”。但经过郭可义的多方协调,终于,整整一个忙碌的下午过后,“绿色方舟”靠“垃圾”赚到了第一桶金——18.5元。

  巨大市场催生垃圾回收公司 

  干着干着,“绿色方舟”有了新发现:谁都瞧不上眼的垃圾,背后竟蕴藏着一个大市场。 

  其间,郭可义回了趟山东菏泽的农村老家,发现村里外出捡垃圾的乡亲家家盖起了小洋楼。小郭寻思,这两年国家支持循环经济,“绿色方舟”的废品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如果能进行公司化运作,利润绝对可观。回到西安,郭可义兴冲冲地找到本校艺术工程学院2003级环艺专业的学弟田琨,两人一拍即合。 

  面对西安高校的一次调查发现,西安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60万人,这么多人每天产生的“垃圾”,无疑都是公司业务的潜在来源。2005年11月20日,绿光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安工程大学以社团的形式正式注册成立。

  抓住一次次“破烂儿”商机 

  “公司成立之初,单靠简单地‘买进卖出'利润十分微薄”,公司总经理田琨告诉记者,他们逐步将目光转向了废旧物品的再加工上。 

  2005年6月,又是毕业生离校时间,服装与艺术学院2003级的王丹注意到,毕业生4年积攒下的电子辞典、旧书、CD、电器、被褥等物品大部分没法带走,只能摆地摊贱卖,来不及卖掉的就当垃圾扔掉,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很多低年级学生需要的。 

  在王丹的建议下,公司开通了二手市场业务,卖家可以直接将东西卖给公司,也可以寄存在公司申请代卖,若到期仍未卖出或达不到预期价格,交点管理费还可以取回。 

  通过不断地摸索,“绿光”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垃圾回收、处理、变卖管理系统。仅半年时间,公司主营业务月收入最高已达到5000余元。 

  目前,“绿光”正筹划走出校园,先将市场扩展到临近4所高校,继而覆盖西安市各大高校,争取早日攻下西北高校地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