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建材>杂货店>正文 街头杂货店还能撑多久

街头杂货店还能撑多久

  位于玉林市区教育中路的阿旺杂货店,属于上个世纪的产物。现在的老板谭年直感叹:“生意难做了,以前父辈经营时一天卖300多元,除去成本净赚100多元。而现今一天只进账50多元,每月除去各种税费、水电费400多元,赚头已所剩无几。”该店只经营盐油醋酱、糖果酒饼之类的小商品,属于小打小闹,如今已辉煌不再了。谭年有意出租铺面,但愁于无人问津,只好苦苦支撑。

  民主北路的远发杂货店离粮油批发市场有3公里远,这条路小店主田振来来回回走了10多年,见证了玉林城区的变化。他每次进货都是用那摇摇欲坠的三轮车,想换了,但资金一直拮据,总腾不出钱来。对于现在的经营状况,田振苦笑说:“难啊,烟花炮竹之类在年尾时才大销的,但需等一年到黑,货只能屯积下来。那些儿童食品靠一角一分地赚,现在流动商贩多如牛毛。学校也开小卖部,我们的市场空间已不大了。”然后,他拿出了账本一页页地翻,里面最少时一天的销售额只有10.5元,只卖了一包甲天下香烟和两扎面条。 

  街头杂货店为何如此冷清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如今人们选购商品,往往挎着篮子去选购,有得挑有得拣,讲究的是随意大方。如今在人们的观念里,小杂货店似乎多与假冒伪劣连在一起,卖的是水货,吃得顾客很“咸”,买时得问价,要不就是要这没那的,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街头杂货店冷清的原因也有杂货店自身的局限性。

  一些杂货店本身形象不佳,不是店内灯光暗淡,就是货物摆设杂乱无章,不是灰尘爬满货架,就是货架锈迹斑斑。这样,顾客进店都有恐惧感,何来精神购物?更有甚者,一些杂货店的经营者服务态度很差,顾客进门根本“不理人”,这与现代商业气息是格格不入的。一直要等到人家问货,才勉强起身回答。另外,杂货店绝大多数货物都没有明码标价的习惯,由经营者随意报价,顾客买货只能跟着感觉走。如此,杂货店的艰难便在意料之中了。再说,小杂货店夹杂在高楼大厦之间,显得土里土气的,因此容易成了人们遗忘的角落。 

  当然,也有例外,名山村里的利君商店虽店面不大,但用货架把货物摆得井然有序,老板是本村人,商品标的是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因此人们比较信任。平时个别村民煮菜时没油了,便叫孩子去买,回时称时更是斤两未少,分文未多收。老板还打印名片,别出心裁地在村里搞起免费送货,只要一个电话打来,一切都好办。对一时没钱的村民,还可以暂时赊账,三五天内不会问。如此,这样的小杂货店便有了顽强的生命力。 

  商家分析说,小杂货店遭到冷遇很大原因是因为大型超市的抢滩。如今,工薪阶层兴起的周末购物、情侣式购物、观赏式购物,大型超市迎合了这种时尚,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首选场所。我们知道,商品流通一般经过商品供应商——各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四个环节。但大型超市派车队直接从厂家进货,即便少一元几分的价格,但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它的利润仍然是巨大的。小型杂货店则不同,它要追求的是利润,可由于生意少,自然获得的只能是失望。分析利弊,其实大型商场只占据商业中心,对散客市场只有叹气的份,对偏僻的购买源更是鞭长莫及。小杂货店只要根据自身特点,抓住特色经营,机会还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