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纪实

  旅游进农家,俗称“农家乐”。江西赣州市龙南县的实践表明,发展“农家乐” 可充分开发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冬日暖阳中,到龙南县九连山林场“农家乐”饭庄一睹动植物的珍奇,或到龙南镇杨坊村的“农家乐”休闲山庄吃自助烧烤,或到东江乡林屋坝钓鱼,在农家餐馆中品尝土鸡的鲜美……不经意间,“农家乐”在龙南乡村间热闹起来。如今,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经营模式的“农家乐”经营活动成了龙南县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政府推波促发展

  “艰苦岁月想吃肉,小康生活要喝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赣州市龙南县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将目光投向农村,寻求一种有别于城市的静谧、安逸、健康的休闲方式。

  针对这种消费需求,龙南县适时把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亮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来抓。该县选择那些离城镇、风景区(点)近,或本身有可开发的旅游资源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作为“农家乐”开发建设点,由县旅游局、建设局牵头进行统一规划,由政府对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助。基础设施搞好后,农户开办农家餐馆,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大增,他们利用自家庭院、花圃、果园、鱼塘、草场等自然条件和当地民俗,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观赏、休闲、娱乐、餐饮、购物。如该县关西镇邻近关西新围的锦绣生态园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兴建了脐橙园、养鹿场、休闲庄园,吸引了许多游客在看完关西新围后到这里游玩。据了解,目前,该县一半以上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有了“农家乐”经营活动。

  该县农民还利用独具客家风情的围屋、奇秀的山水等资源发展“农家乐”,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据了解,目前,龙南县共有“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57个,经营农户总数280多户,直接从业人员2000多人。2006年1至11月,各“农家乐”旅游村(点)共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750多万元。

  农民收获的不仅仅是经济收入

  “以前来我们这里买花木的客人没这么多,价钱也没这么好!”这句话是龙南县会龙花卉苗木基地大多数花卉种植大户的心声。他们在自家花卉苗木基地上建起农家餐馆、花卉观赏游玩点,借助“农家乐”这一载体,大多收入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农家乐”把农业产品和农业生态“捆绑”推销,将两者的优势联袂包装,使该县农产品得到增值。然而,笔者在龙南乡村间采访,发现“农家乐”不仅仅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家乐”旅游营造了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农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回归与传承。农村开发旅游,加强了水土保持、环境治理,带动了农副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农村文化、教育、科技、工业、通信、城乡建设、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的加快发展,特别是在保护、开发利用和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化方面发挥了十分独特的作用。如该县关西新围、燕翼围、乌石围等知名客家围屋周边农民,把这些围屋周边的围屋进行维修后,建成围屋餐馆,使龙南围屋得到了有效保护。

  “农家乐”交换着城乡之间的信息。一个举止,一声问候,一条建议,都在无声有声间促进了城乡融合。在东江乡东江村村民陈志会开的“农家乐”里,每间客房都放置了烟灰缸、垃圾筒,还安装了抽水马桶,厨房里的洗碗布与抹桌布是分开的。他说,城里人反映纸屑、烟头没地方扔,洗碗、抹桌用同一块布不卫生,对上厕所要蹲粪缸也很不习惯,就添置了这些设施。“城里人这么爱干净,我们也不能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东江乡党委组织委员张伟雄告诉笔者,好处远不止这些。以该乡林屋坝村为例,这里离城区五六公里,村后边是小河、树林,前边两侧是该乡花卉苗木基地,政府发动农民靓化村庄,并以奖代补鼓励该村硬化了进村大路、村间小道。现在该村开办了3家上规模的农家餐馆,兴建了钓鱼台、健身场、林中漫步休闲区等,全村成了一个整洁幽雅的绿色农庄,每天来这里的游客上百人。村中23名富余青壮劳力都找到了事做,3名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帮农家餐馆做工收入都在400元以上。村中也摆起了痰盂、垃圾桶,村民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这正是该县发展“农家乐”带来“红利”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