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正文 不动产投资:低碳住宅莫成时髦标签

不动产投资:低碳住宅莫成时髦标签

null

甄爱军

在极短时间内,低碳住宅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我们仿佛已跑步进入低碳时代。不过专家表示,在低碳建筑的具体评鉴体系尚未完善之前,大谈低碳住宅毫无意义。由此看来,目前的低碳住宅风难脱炒作之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原本形容春天的诗句如用来描述当前房地产市场上的低碳现象,再也贴切不过了。如雨后春笋般,低碳住宅层出不穷。打开报纸,或进入房产类门户网站,低碳气息扑面而来。自从去年年底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落下帷幕,尤其在今年“两会”上国家明确提出发展大力低碳经济之后,低碳住宅顺理成章地成为目前最为时髦的商品房,低碳生活似乎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到底何为低碳住宅,相信没有多少购房者能够解释得清楚。那么,现在市场上的低碳住宅又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什么样的楼盘才算得上低碳住宅呢?……带着诸多疑问,记者进行了调查。

低碳住宅高价格

越来越多自称是低碳住宅的项目接连涌现,给人一种住宅低碳时代来临的错觉。在最近刚刚结束的春季房展会上,记者就发现了不少以低碳住宅自居的项目。这些楼盘中有的是新近刚刚才开始销售的项目,而有些则是“老面孔”了不两三年前就已经入市。大部分号称低碳住宅的楼盘,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一些环保节能技术,如LOW-E(低辐射)中空玻璃、高绿化率、节水装置等等。

不只是上海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记者了解到,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刮起了一股强烈的“低碳风”。如在北京,冠以低碳住宅的项目也随处可见,在重庆、武汉、广州等地,更是有媒体已经制作出低碳楼盘专题,推荐了很多楼盘供购房者选择,低碳楼盘仿佛已经遍地开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少数低碳住宅其实要比普通商品房卖得贵。之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曾出现过节能住宅、科技住宅等,这些项目最大的特点除了运用不少先进技术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价位普通偏高,使其成为高房价、豪宅的代名词。而目前低碳住宅也有向此靠拢的趋势,如广州首个低碳环保别墅定制项目颐和高尔夫庄园四期最高8万元/平方米的售价创出了广州楼市单价新高。

如果说广州的别墅项目不具代表性,因为毕竟别墅的受众只是社会上先富起来的极少部分人群。不过目前仍有不少低碳项目,售价却要比普通项目高得多,如目前武昌东湖高新片有两个以环保、节能、宜居生态地产为理念的楼盘正在兴建,有业内人士估计,这两个楼盘每平方米价格至少在1.5万元以上,这要比周边普通楼盘售价高出50%。

低碳楼盘价格为什么高?开发商给出的答案是成本的大幅增加。如颐和集团副总裁赵永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过,颐和高尔夫庄园四期就是一个探索性的产品,按照环保、节能两个方面定制的低碳类别墅,成本会提高2倍。

但洲联集团(WWW5A)副总经理卢求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表示,洲联集团•五合国际(5+1 Werkhart)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采用低碳技术的建筑投资通常比普通住宅建筑成本高约10%左右,平均下来约为200~300元/平方米。“在楼盘售价每平方米1万元甚至更高的情况下,这样的成本与利润来比,是显得很微小的。”他说。

赶时髦还是真忽悠

低碳楼盘给人留下了诸多疑问。令人感到迷惑不解的是,此前毫无征兆的低碳楼盘,缘何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很快就能建造出来呢?让人更加不解的是,此前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项目,为什么又能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改造成为低碳楼盘呢?

记者致电上海部分低碳楼盘,当问及原因时,对方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售楼人员表示,项目是严格按照生态理念进行规划的,符合低碳标准;也有售楼人员表示项目采用了节能技术,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尤其是减少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因此叫做低碳楼盘。

如果之前宣称生态楼盘改头换面成为低碳楼盘,似乎还说得过去,毕竟生态与低碳之间还有些关联,但之前与生态、节能等毫无瓜葛的项目,而摇身一变成为低碳楼盘,则多少有些忽悠人的意味。如上海宝山某大型楼盘,在前些日子刚结束的房展会上,就公然以低碳楼盘自居,记者查阅了项目楼书,并未发现任何与节能技术运用有关的内容。与低碳沾点边的是该项目绿化率达到了50%,仅此而已。

有些项目则更为滑稽,虽然号称低碳住宅,可是低碳究竟体现在哪些地方,居然只字不提。如武汉一个叫泰跃金河的项目,其二期项目就被公开宣称为低碳住宅,但记者却找不到任何与低碳有关的内容。看样子,开发商们可能是认为低碳时髦,冠以低碳便能吸引到更多的眼球。

记者也曾就低碳住宅这个概念跟一些购房者交流过,上海市民刘先生的说法也许最有代表性,他认为其实低碳楼盘与购房者还有不小的距离,而目前一下子冒出大量低碳住宅,其实不过是开发商在炒作概念,只是销售策略而已,在本质上跟以前的景观概念、生态概念等没有什么区别。

低碳住宅还有多远

专家表示,在低碳标准尚未明确之前就妄下结论,难以排除炒作嫌疑。相信“两会”之后,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对于中国人来说,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形成低碳生活方式,减少耗能,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在住宅方面,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据了解,目前仍在执行的绿色建筑标准为2006年3原建设部和质监总局联合发布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年半之后,该标准进一步细化,并给出了标识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卢求表示,其实我国实行的绿色建筑标准与LEED标准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LEED标准由美国绿色建筑先驱之一罗伯特•瓦松创立的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制定,为国际第一代绿色建筑评鉴体系。该体系将能源表现、用水效率、空气品质、废物管理、减少污染,甚至连使用建筑的人如何通勤都计算在内。但专家表示,该体系存在硬伤,就是过分注重技术的采用,使得建造成本和后期使用成本大幅增加,其实并不适用低碳建筑的评判。

去年11月28日,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发布了《中国绿色低碳住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这是国内首个具有半官方性质“低碳住区标准”。考虑到低碳住宅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国内也有一些知名设计机构考虑引进欧洲的低碳建筑评估体系。卢求介绍说,德国2008年推出的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是目前较为科学、专业的建筑物碳排放量计算方法。该体系分别计算建筑材料在生产、建造、使用、拆除及重新利用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碳排放量并相加,形成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

就目前情况而言,卢求表示,尚无明确的标准,大谈低碳住宅其实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那么,未来低碳住宅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呢?卢求表示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是户型要灵活。在他看来,低碳住宅面积适中,能够满足所有的居住需求即可,而无需追求大面积。而户型也要做到灵活,在家庭人口增加或者减少的情况下都能够做到合理安排。

其次是建筑的耐久性高。卢求表示,其实建筑的耐久性好不好,应是低碳建筑的一项重要标准。在他看来,如果在耐久性差,使用过程中需经常维修,这其实会增加碳排放。当然,建筑长寿与否更是相当重要,因为建筑过早拆除也会增加碳排放。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做到在节水性能、环保技术手段等方面充分考虑并加以合理应用。卢求表示,技术的不合理运用,不但会增加成本,而且会使得使用成本增加。他举例说,如果在阳光本来就不充足的四川盆地采用太阳能技术,估计在多晶硅使用寿命期限内,所产生的电量尚不足以抵消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