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正文 车间工人盯上“泡沫经济” 46岁丢下铁饭碗创业

车间工人盯上“泡沫经济” 46岁丢下铁饭碗创业

从一个普通的车间工人,到被委任编制国家标准;从一个月薪几百块的工薪层,到自己的公司年纳税过百万,曹治平用他的勤奋和聪慧把他的“泡沫经济”发展成了一项令人注目的事业。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曹治平用 30多年的工作经验、6年的理论钻研和3年的实验室生活终于培育出了“处女作”:第一批能根据客户的特点灵活调配效率最高的消泡剂产品。

从一个普通的车间工人,到被委任编制国家标准;从一个月薪几百块的工薪层,到自己的公司年纳税过百万,曹治平用他的勤奋和聪慧把他的“泡沫经济”发展成了一项令人注目的事业。

与“泡沫”结下的不解之缘

上个世纪40年代出生的曹治平是南京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子女,高中毕业后进入南汽集团当上了一名车间工人。“我的任务是清理发动机表面留下的金属细屑,”曹治平说,由于是高压喷淋,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泡沫。“难道就不能遏制泡沫的产生吗?”自问号浮现在脑海的那一刻,他便与“泡沫。结下了不解之缘。

经过调查,他了解到市场上确实有“解药”:消泡剂,只要把它加入到机油中,发动机就不会产生泡沫。“如果使用消泡剂,一台机器成本将降低近2成,利润将增加10%,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曹治平在心中算着这笔账,敏锐的商业头脑促使曹治平暗暗下定决心:攻破消泡剂技术!

46岁丢下“铁饭碗”创业

从轰隆隆的机械车间到昏暗冷清的实验室,从熟识的机械专业转向开始化学调配,时年38岁的曹治平在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中开始了“实验室,工厂、夜校”三点一线的生活。

“人都说三十而立,但我是46岁才真正开始创业,压力很大。”在吃“大锅饭”的年代,辞掉“铁饭碗”的工作,去做在别人看来“没准”的事情,无疑是件重大的决定。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曹治平用 30多年的工作经验、6年的理论钻研和3年的实验室生活终于培育出了“处女作”:第一批能根据客户的特点灵活调配效率最高的消泡剂产品。 30多年的工

如今,他的公司攻下像德国巴斯夫、通用汽车等知名企业,目前,公司销售网点不仅遍布全国,而且远销美国、英国、德国等欧洲、东南亚、非洲各地。在去年经济危机之际,公司凭借“泡沫经济”,不但销售没有受影响,反而“逆势而上”,增长了50%。

石海燕 柳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