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正文 投资应向巴菲特学习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投资应向巴菲特学习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中国人寿总裁杨超不贪婪,而且定力足够好。华尔街金融海啸的骤然爆发似乎证明了如此近乎“无为而治”的投资策略才是上策。海啸之后,最糟糕的莫过于所有中资机构都由此背上惧怕境外投资的包袱,或者因此对所有的机会都畏首畏尾。

中国人寿总裁杨超不贪婪,而且定力足够好。比利时富通、美国AIG,再到法国洛希尔银行……曾经有无数个投资机会摆在面前,但他一概拒绝了。近一年里,握有最雄厚的保险资金,被外界以为随时会出手的中国人寿,唯一一次“出海”就是在紧密跟踪1年多之后投资了VISA。

华尔街金融海啸的骤然爆发似乎证明了如此近乎“无为而治”的投资策略才是上策。最少,匆匆拔剑出鞘的中国平安受伤了,而引而不发的中国人寿得以保全。

这绝不会是“股神”巴菲特的做派。伺机多时的巴菲特已经高调出手了,这位令全世界人自叹不如的老人采用了最激进的手法——抛出百亿美元拿下高盛、比亚迪、通用电气。他选择的时机恰恰就是金融海啸触发全球股市狂泻,纷纷出现恐慌性抛售,全世界投资信心濒临崩溃的时候。

巴菲特一直在坚守自己的诺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与在金融海啸中谨小慎微、拒绝所有机会的中资机构形成鲜明对比。据说不仅是中国人寿,中投公司也曾错失良机。当时,摩根士丹利曾有意向中投公司投怀送抱,愿意出售至多49%的股份,但中投严肃地回绝了,最后的结果是日本三菱金融集团趁势而上。

海啸之后,最糟糕的莫过于所有中资机构都由此背上惧怕境外投资的包袱,或者因此对所有的机会都畏首畏尾。艳羡巴菲特财富的中资机构需要巴菲特的投资名言去医治,在资本市场风雨飘摇之时,把握风险,也就是把握了机会。

华尔街金融海啸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验教训,但“因噎废食”绝不该是其中的一条。零风险的投资从来不存在,将所有风险拒之门外的同时,也拒绝了取得收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