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正文 幸福感下降 病不在城市

幸福感下降 病不在城市

城市病了,根不在城市本身,而在于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一味追求“摊大饼”式无限扩张的发展思路。以城市群、都市圈来应对城市病,这是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发展经验,也是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所在。

城市病了,根不在城市本身,而在于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一味追求“摊大饼”式无限扩张的发展思路。不能过分看重城市的经济功能,而应更重视城市的生活功能。

北京中关村白领每天上班路上耗掉6小时,交通拥堵成了北京的城市之痛。不独北京,在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问题困扰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城市病了。”专家“把脉”后如此断言。

我国已进入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专家的观点有点危言耸听,但如果从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来考虑,城市似乎真的病得不轻: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难题,医院里总是人满为患,为了获得孩子的入托名额,家长要提前一周打地铺排队,房价高得离谱,以至于有人作出了“逃离北上广”的选择。

然而,把城市病的病因推给人口过度聚集,又显得过于武断。大城市原本就占有更多的公共资源,这决定了其必然要比中小城市和乡村承载更多的人口。因而,从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而言,人口流向大城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从城市化发展趋势来看,世界上不少城市都表现出向大城市乃至特大都市圈发展的倾向,如韩国的首尔集中了全韩国约四分之一的人口,而纽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则凭借着人才的集聚效应和产业的错位发展,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也就是说,城市病了,根不在城市本身,而在于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一味追求“摊大饼”式无限扩张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大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吸引了人口的过多聚集乃至超载,反过来又影响了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大城市只追求城市的经济功能,而忽视城市的生活功能,盲目往超大规模方向发展,却不懂得城市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居民生活得幸福。

就公共资源的均衡分配而言,短时间恐怕很难实现,毕竟填平城乡之间的鸿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加大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生活质量主导城市发展,而不是以GDP为唯一目标,大城市完全有可能做到。“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已明确了城市的功能。可是时下城市管理者在单纯的利益驱动下,很多时候都以城市的产出,而不是投入来主导城市建设。于是房子越建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路上的汽车日益拥堵,道路和公共交通却未见明显改善;招商引资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民生投入难见大幅度增长……如此,城市的老居民生活幸福感尚且下降,更何谈那些为城市作出贡献、却难以融入城市的外来人员。

因而,要破解眼下的城市病,其一,大城市管理者要改变思维,不能过分看重城市的经济功能,让城市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GDP转,而应更重视城市的生活功能,加大民生投入,多发展公共交通,多增加医疗、教育投入。这需要我们调整城市的考核指标体系,从而引导政府部门、城市管理者以长远眼光和现代化理念管理大城市,更多关注居民生活幸福感。

其二,可以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大城市都市圈,以产业的错位发展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相对低端的劳动力,可以向大城市的周边扩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在大城市集中,并以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群、都市圈来应对城市病,这是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发展经验,也是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