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正文 新政出台 写字楼投资将增加

新政出台 写字楼投资将增加

商务写字楼的优越性更加突出。新政之后...写字楼或成资金去向的...商务写字楼是一个较纯粹的投资领域...二套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的新政出台...住宅的开发商大多静观其变...而商务写字楼的开发却意欲大展拳脚...记者为此特意采访了在售的几个写字楼项目...商务住宅扯平了。据悉...这意味着购买住宅的初始成本大幅提高...商务写字楼的贷款为首付不低于总价的50%...目前购第二套房的首付与写字楼的首付成数相同...商务写字楼...

 
新政之后,写字楼或成资金去向的“避风港”

商务写字楼是一个较纯粹的投资领域,即使有一定的投机行为也不会影响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所以,政府对这个领域的调控也就不会那么猛烈。

4月15日,二套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的新政出台。几家欢乐几家愁,住宅的开发商大多静观其变;而商务写字楼的开发却意欲大展拳脚。是什么造成了他们如此大的反差呢?记者为此特意采访了在售的几个写字楼项目,探寻其中的真相。

首付50%,商务住宅扯平了

据悉,4月15日调控政策侧重强调信贷手段: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大幅度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

首付5成,这意味着购买住宅的初始成本大幅提高。据记者了解,商务写字楼的贷款为首付不低于总价的50%。也就是说,目前购第二套房的首付与写字楼的首付成数相同,也就意味着初始的成本差距不大了。一位城南的开发商告诉记者,如果首付都提高到了5成,商务写字楼与住宅不是简单扯平了,而是商务写字楼的优越性更加突出。从物业价值看,商务写字楼的中长期收益是一定大于住宅的。住宅的消费群体是个体,单纯的消费性;商务写字楼的消费群体是公司,是可以创造价值的。同样100平方米的物业出租,即使是普通的写字楼也可以动辄数千上万,但住宅几乎难以突破数千元的宿命。

记者从租赁市场获悉,在成都租金抵扣月供的写字楼比比皆是,但租金可以抵扣月供的住宅却不多。大多数住宅都是靠物业上涨赚取回报。既然租金比例如此不对等,那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投资住宅而非商铺呢?一位投资客直言“主要是初始成本,投入住宅最低时可达2成,不到商务首付的一半,即使每一个月的成本高一点,但毕竟开始的成本要低得多。但是现在如果两者都一样了,可能就要考虑是否选择平时成本更低的商务写字楼了。

棒打“住宅”,商务投资很平静

新政出台的当天,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政策来看,意图很明显,主要就是要“打压房价”。为什么打压房价?是因为太多的投机资本进入到房地产尤其是住宅领域。住房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如果大量的资金都在这个领域投机,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但是商务写字楼恰恰相反,这是一个较纯粹的投资领域,即使有一定的泡沫和投机行为也不会影响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所以,政府对这个领域的调控也就不会那么猛烈。

从这一次的新政来看,导火索是:房地产市场3月重燃热情。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超过2008年1月11.3%的涨幅,创历史新高。

从记者的采访来看,在新政出台后,几乎所有的住宅开发商都在积极地研究应对的措施,但商务写字楼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不仅如此,据天合·凯旋广场的置业顾问介绍,以前来50组客户,居然有30多组是问住宅的。但是新政后,到访人数不但明显上升,而且问住宅的也少了。

新政之后,写字楼或成资金“避风港”

目前,成都住宅与商务写字楼出现“商住倒挂”的现象。近日,本报国际城南写字楼发展研讨会上,花样年实业成都公司总经理刘宗保指出,同区域的商业物业,一般来说价格要高于住宅物业,这是成立的。但城南住宅价格高于写字楼,实际上写字楼的价值是还没有显现出来。而人们之所以追捧住宅就是因为进入的门槛低,现在进入的门槛被提高之后,同区域价格更低的写字楼自然更有市场了。天合房产总经理李海军也表示,目前城南住宅价格高于写字楼价格,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城南优质的写字楼无论是租金或是投资价值必然大幅度持续反弹。此次新政,无疑给他们写字楼一个反弹的题材。

对于不少有实力投资者来说,住宅的投机行为被规范了,他们还是会找新的机会进行投资。而这个时候的物业投资,他们会更加谨慎,对风险和回报都会有一个合理的回归。过去那种短线炒作的方式也会逐渐地减少,转而向商务写字楼这样着眼于中长线,有稳定回报的物业投资。至于商务写字楼前期所需投入的高额成本也会成为一个门槛,让物业投资成为一个科学合理的投资行为,真正保证了市场可持续的发展。

当然在新政之后,商务写字楼投资的“安全性”和长中线回报也会让它成为资金的一个重要“避风港”

记者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