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正文 专家称经济成功转型才能收入倍增

专家称经济成功转型才能收入倍增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外延型增长模式必须转变。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经济的增长除少量依靠高端技术外...这种主要依靠低价生产要素大量投入而实现的外延型经济增长模式...未来中国将无法继续依靠人口红利继续实现这种粗放的外延型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对我国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说想要实现居民收入倍增...就必须要实现我国经济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模式的大转变...技术进...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施该计划时,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又有哪些可行的手段,不妨听听专家们有什么真知灼见。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姜波克:外延型增长模式必须转变

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经济的增长除少量依靠高端技术外,主要还是依靠低价使用本国低端技术和自然资源,尤其是持续投入大量本国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这种主要依靠低价生产要素大量投入而实现的外延型经济增长模式,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产品和生产工艺的落后。如今,由于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快速消失,未来中国将无法继续依靠人口红利继续实现这种粗放的外延型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对我国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可持续的,不符合刚刚写入党章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所以说想要实现居民收入倍增,就必须要实现我国经济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模式的大转变,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加速形成、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由粗放型的斯密增长向熊彼特式内涵增长转变。十八大报告中提出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与其说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不如说是人为为中国经济减速,以便为经济转型和居民收入增长提供空间。

知名经济评论员马光远:收入倍增计划是个一揽子方案

这次十八大报告,在重申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同时,还提出居民人均收入同步倍增的计划,就政策层面来说,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经济发展不能光关注总量,更要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涵,一旦忽视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差距就会拉大,经济发展就会失衡。未来的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指标增长,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居民收入翻番的计划,就内涵而言,这应该是能够涵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居民收入增长的综合性的一揽子计划。这个计划的本质是通过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收入分配的调整和产业格局的变化,实现所谓的“包容性增长”,让全体国民都能够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果实。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减税比什么都靠谱

想要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市场自发的增长速度,唯一的办法就是政府或者企业让利。最好的办法是政府直接给职工让利,或者是政府通过给企业让利,来间接地给职工让利。最不希望发生的就是政府自己不让利,却强行让企业给职工让利,把财富分配的主要矛盾从国家与民众转移到企业与员工的身上。比如说政府一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却不给企业减免税收,就会大幅增加企业成本,把企业尤其是许多中小企业逼入绝境,如果企业最后存活不了的话,还谈什么加工资呢?我建议为了优化收入分配,还不妨规定居民收入增长率不得低于财政收入增幅,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居民收入增幅的部分,就为普惠性减税提供了空间,减税会刺激企业扩张,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

除了政府要让利,国企也要“让利,国一方面要加强对自然垄断国企的监管,打破行政性行业垄断格局,同时对民企实施全方位的开放政策,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缩小不同企业和行业之间收入不平等的目标。另一方面也要调节部分国企高管的偏高收入。近年来,国家对央企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目前存在“自定薪酬”、水平偏高的主要是一些地方国企和某些央企的二、三级公司,这应当是下一步规范的重点。

浙江财经学院经贸学院副院长崔大树:收入倍增需大力发展服务业

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我国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已是箭在弦上,在继续完成工业现代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服务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一方面是因为服务业是现代经济中“最赚钱”的产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另一方面服务行业能够容纳大量就业,而实现充分就业也是实现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低,中国的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比重一直徘徊在40%左右,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的比重应该至少提升至55%的水平,届时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实现才能有所保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涨工资不等于生活水平提高

收入倍增,听起来很美。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革。在我看来,至少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有真正的大突破。一是要创造获取收入的公平机会,打破阶层固化趋势,具体措施包括强化义务教育、严打贪污腐败、遏制垄断势力等;二是要花大力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民生诉求,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保障工作的投入力度,不过从长期看,也要杜绝不劳而获,避免滋生懒惰心理;三是要为市场营造出一个鼓励创新驱动的政策和税收机制,通过创新驱动经济转型,从而大幅提高市场创造财富的能力;四是要大力发展金融体系,为百姓增加财产性收入提供渠道和空间;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居民收入倍增决不能演变为账面财富的倍增,因此必须用好宏观调控政策,防止在此过程中发生恶性通胀和资产泡沫。

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时,势必会涉及到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扶持、阶层之间收入再分配机制的改革和调整等十分复杂而庞大的工程,这些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智慧和理念上的创新意识。但无论如何这些问题都必须得到解决,否则中国经济改革的内部压力就会随着越来越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而变得越来越大。比如,因为财富更向资本的拥有者集中,所以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干实业的人才和资本就会变得越来越稀缺,越来越昂贵,而且同甘共苦、奋发向上的企业家伦理和精神就会变得越来越扭曲。

另外从日本当年“收入倍增计划”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工资上涨不等于生活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形成“金融业-制造业-国民(充分就业致使收入增长)”的循环互惠模式。日本国民愿意将自己的储蓄存到银行,是因为日本政府承诺将这些钱用于企业投资,获得利润后再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准,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涨工资,因为日物价也会涨。